四川美术学院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6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四川美术学院举办“与人民:新乡土艺术”展(2021)

[复制链接]

70

主题

100

帖子

468

积分

中级会员

Rank: 3Rank: 3

积分
468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1-7-16 13:59:4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" style="visibility: hidden;">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
在回望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历史之际,在展望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之际,北碚区人民政府和四川美术学院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、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、重庆市乡村振兴局、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、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和机构支持下,发起并主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“与人民·中国新乡土艺术”展,作为向党百年华诞的献礼。

北碚,是20世纪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发源地;卢作孚、晏阳初、梁漱溟、陶行知等先贤齐聚北碚,为20世纪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。北碚柳荫,现存上个世纪70年代开展乡村建设的水渠遗址30余公里,这些蜿蜒横跨在山间的水渠,是北碚柳荫人民感天动地时代精神的完美凝结。今天,北碚再次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一片热土。北碚柳荫东升,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中国文明乡村等荣誉。

为人民谋幸福,是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。从毛泽东主席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”,到习近平总书记“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”,一脉相承地彰显了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社会主义文艺观。《收租院》《父亲》《苹果熟了》《烈焰青春》……四川美术学院的一系列代表性作品,无不是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社会主义文艺观的体现和践行。2021年,是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节点,四川美术学院接续乡土文脉,朝向生态文明,以现场带动教学,广泛建设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,以艺术参与乡村建设,以艺术服务美好生活。
“与人民:中国新乡土艺术”展,是北碚和川美在长期紧密合作的基础上,举行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。展览展出了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以人民性为基石,以文脉性、在地性、创新性为方法,以“访、作、研、展”四步走为路径去进驻乡村、观察乡村、参与乡村、表现乡村。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大地上,描绘新乡民、新乡识、新乡风,持续地探索艺术融合城乡、回嵌乡村的实践经验,讴歌一曲“与人民”的时代之音。





展览包括两大单元内容:
第一单元是以川美师生在7个地方开展在地创作的线下与线上展览。主要展出了川美师生立足重庆,在成渝双城经济圈、陆海新通道、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地,开展乡村调研与在地创作的艺术实践,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。这些地点包括:四川巴中——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先贤、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故乡,中国现代艺术史经典名作《父亲》原型故里;重庆北碚柳荫——川美和北碚深度合作共建的村社基地;巫山下庄——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战斗的地方;酉阳花田——重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态与文化旅游的示范地;在贵州羊磴——参与式艺术的中国现场;南川黎香湖——城乡融合的先行探索地;大学城虎溪镇——城乡变迁的现场,师生们的生活地。

(巴中组)

(柳荫组)

(下庄组)

(羊蹬组)

(酉阳组)

(虎溪组)

(南川组)




第二单元包括五个专题。
一是在粮仓设立粮食馆,为袁老塑像,以此纪念国之脊梁袁隆平先生。二是在柳荫市集开展艺术活动,重新缝合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。三是举办版画小展,探索在乡村艺术中心开展艺术文创、艺术收藏的道路,让精英艺术重新走入大众。四是举行青年论坛,参与创作的师生分两组,从多维理论视角和创作志书写的角度开展研讨,促进思想的生成与话语的生长。第五个专题是场所重塑,今天我们所在的乡村艺术中心,是为废弃的粮仓改造而成,设计师的点睛之笔,让废弃粮仓蝶变为柳荫艺库,成为我们在粮仓开展艺术活动的巨大容器。

(致敬袁老)

(柳荫市集)

(版画小展)

(青年论坛)

(场所重塑)



展览具有四大突出特征:
前沿性。20世纪上半叶,中国共产党推动的“乡土美术”,作为一直强有力的文艺军队,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不朽功劳。改革开放以来,以四川美术学院“乡土绘画”为标志的艺术创作,掀起了我国艺术发展的人文主义浪潮。新时代以来,四川美术学院以艺术参与社会,介入乡村,以“新乡土艺术”赓续“生生不息”的中国“乡土”文脉。“新”乡土,以“在乡村与乡村为乡村”为宗旨,以“参与”而非“表征”为特征,以“综合性”如短视频创作、参与式艺术、生态艺术、市集艺术为形态,体现了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创作上的前沿探索。

教育性。新时代以来,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成为时代主题。一方面,培养能创造“美”的艺术英才,必须根植中华大地,才能培养出蕴含中华文化精神、具有中华文化底色、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高层次人才。另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激发全民对“美”的感知力和创造力,才能真正营造未来“美好生活”。因此,四川美术学院以社会为实验室,开展的艺术创新实践,既是育养艺术英才的改革实践,更是承担全民美育的社会重任。

在地性。长期以来,艺术创作向西方学习久已,作为工作室的艺术久已。许多艺术创作已经脱离时代、脱离现场,高度内卷,成为新的“笔墨游戏”。直面中国现场,回归大地与乡土,深入生活与人民,才能创造出基于“中国问题”的艺术,才能创造出具有“中国特质”的艺术。本次展出了四川美术学院7组师生,真切地进入城乡社会,许多组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,创作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感人的艺术作品。

在线性。本次展览,突出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教学和艺术创作的典型特征。与线下展览同步开启的是线上展览与云社区。短视频、影像志等成为普遍的艺术创作形态。著名艺术家焦兴涛在羊磴现场面向7个组的在线讲座,南川现场中德师生通过网络开展的创作研讨深化了创作认识,青年论坛国际学者通过网络的参与让世界无限交融。

“与人民”“为人民”,乡土“生生不息”,
北碚与川美携手,
回望百年历史,
展望百年未来
“新乡土艺术季”开启
新艺术、新乡村、新未来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SANI